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公告 > 行业动态

生前契约 老人更认可

来源:念恩文化   时间:2016-05-23   次数:

近日有殡葬企业和保险公司推出“生前契约”服务,客户可提前为自己安排殡仪服务,这很快引起热议。据全国首家开展该业务的殡葬企业负责人介绍,“活着就为自己操办后事”在欧美、日本等地已非常普遍。

《法制晚报》记者经过街头调查发现,超过半数的老年受访者认可这种服务,认为此举可以“为子女减负”。反倒是年轻人觉得,与父母谈论后事“心里很别扭”。

发现老人签合同给自己安排葬仪“生前契约”即在老人去世前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或预付定金,为自己安排临终关怀以及去世后相应的殡仪服务。近日媒体报道称,湖北一位62岁的老人和江苏一位89岁的老人,分别成为两省首位“生前契约”客户。

根据现行政策,墓地是不能预售的,因此上述两位老人购买的是殡仪服务。按照契约,两位老人去世后,殡葬企业将提供布设灵堂、接运遗体及举办告别会等活动。

江苏老人陈兆荣是直接与南京的一家殡葬企业(墓园)签订契约,预付6000元,并有公证处的人员在现场公证,老人的后事将由墓园承办。

湖北老人通过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价值13000元的“契约保险”。老人百年之后,如果子女愿意自行操办后事,作为保险的受益人,他们可获得本金及每年3%递增的利息。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,提供相应种类和规格的殡仪服务。同时,保险公司还会派出专业人员对亲属做心理辅导。目前,该保险公司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武汉五个城市开展业务。已有200余人咨询并表达购买意向。

老人 提前买殡葬服务给孩子减负

报道称,江苏老人陈兆荣提前为自己操办后事,是因为看到友人去世时,子女们“忙得团团转”。他认为,如果葬礼办得风光,子女的负担会加重;办得简单又显得不体面,甚至有人会说子女不孝。

家住海淀区的何奶奶与陈兆荣老人的想法一致,今年已83岁的她身体还很硬朗,但看到同事、朋友相继离世,自己也不得不为后事着想。“我下面是个独生女,不想给她添麻烦。”

何奶奶认为,如果自己提前购买殡仪服务,去世后可减轻女儿的压力,“她只要监督(殡仪企业)履行合同就行了”。而且提前购买服务,不会再有人趁机涨价捞钱。因此,只要殡仪企业靠谱,她很愿意购买这项服务。

子女 再苦再累也要为父母办后事

何奶奶接受“生前契约”,她的女儿宋女士并不同意。她告诉记者,从十年前母亲就不断念叨“去世后骨灰随便撒”。但宋女士一直很忌讳这个话题,因此她不同意母亲提前购买殡葬服务。“提前定好了,这不等于盼着她去世吗?”她认为,为母亲办后事是自己能尽的最后一份孝心,“让她自己买,我不能接受”。

刚刚送走父亲的吴先生表示,为老人办后事要在短短几天内选好殡葬服务、墓地等。虽然兄妹三人齐心协力,但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下,还要承受体力的消耗。

即便如此,吴先生还是觉得这是子女应尽的责任。把后事交由父母自己解决,“我以后怎么有脸去给父亲上坟?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?”吴先生说,相比于苦和累,心里的压力是他承受不了的。

企业 类似项目欧美已发展近60年“生前契约”项目负责人陈平表示,这在内地还是一个新概念,但在欧美、日本等地,类似的服务已有近60年的历史。他介绍,欧美的“生前契约”通常借助信托和保险两种渠道发售。

陈平表示,签订“生前契约”能让老人从容地安排后事,“以自己希望的方式走完最后一程”。他认为这是尊重老人愿望,与传统观念并不违背。子女为父母提前购买殡葬服务,可避免未来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经济负担。事先选定服务,价格透明、流程明确,也避免了坑蒙家属的情况。他也坦言,老百姓完全接受“生前契约”还有困难。

近日法晚记者调查发现,超过半数的受访老人认可“生前契约”,但年轻人还存有顾虑,主要在于“孝与不孝”这样的舆论压力上。

殡葬文化专家倪方六介绍,古代无论皇帝还是平民,都有提前为自己或老人修墓的风俗。现在我国的一些乡村,还有为老人提前准备寿材的风俗。他认为推出“生前契约”是一件好事,尤其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,一些独生子女需要第三方机构帮忙完成父母的后事。他提到,民政部门也应提供类似服务。

律师 老人可指定受益人监督履行契约

有市民质疑“生前契约”:如果老人多年后去世,身边又没有子女,如何确保服务是按契约执行?

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的郑洪涛律师表示,如果老人没有亲属,可另外指定保险受益人监督履行契约。“可以是老人的朋友、邻居等自己信赖的人。”如果保险公司违约,可按照合同及相关法律追究责任。

分享到: